www.luodanmeishu.com

查看内容

谢赫“六法”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运用 合肥成人美术培训 罗丹美术教育

时间:2018-11-04   点击:  栏目:合肥美术培训

谢赫“六法”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谢赫“六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精华, 自被提出以来, “六法”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谢赫“六法”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文章由此出发, 略述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对“六法”论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对现今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工笔人物画; 教学; “六法”;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准则, 其代表的主体意义十分明显。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对于“六法”的借鉴和理解亦是建立在对这种主体意义的把握上。这种借鉴和理解在具体运用于工笔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六法”的内容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用笔赋色的讲求、对画面构图的呈现与对临摹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视。
 
一、用笔赋色的讲求
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 以线造型是用笔方面最直接的体现, 线也是工笔人物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元素。因此, 如何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是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重点。张彦远认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 皆本于立意, 而归乎用笔。”这说明在用笔过程中, 要体现“骨气”。结合谢赫的“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和张彦远的理解, 在工笔人物画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使学生除了明确线具备造型能力之外, 还要追求用笔的“骨气”“笔力”, 这样呈现在画面中的线条才具备深厚的功底, 才能作为传神的坚实支撑。在学生对线的表现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 教师就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线在绘画表现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线的基本造型功能的把握, 更要教会他们在深层次上理解用笔的意义, 并不单单指上述的“骨气”, 更要发掘更多内在的品质。
二、画面构图的呈现
构图的呈现是指在工笔人物画的画面表现中, 对人物及其衬景的选择和布局安排。通过这种主观性的构图安排, 突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人物的神态和韵味, 是一种以景衬情的表现方法。张彦远认为“至于经营位置, 则画之总要。”把经营位置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早在谢赫、张彦远之前的顾恺之, 就提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置陈布势”的重要性“若以临见妙裁, 寻其置陈布势, 是达画之变也。”由此可见, 中国绘画中的构图并不是一种趋向现实、照相似的经营, 而是一种建立在画家主体审美意识之上的经营, 这对于写实性较强的工笔人物画同样适用。在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 对“置陈布势”的能力要求十分严格, 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氛围, 创作出最具代表性的构图组合。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构图中, 一方面接受和体现着传统经营位置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构图理念的影响, 呈现出杂糅的局面。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对经典画作的讲解,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艺术处理手法表达主题立意, 通过对画面中的人、景、物的不同组合和排列, 形成一种自由取舍的意识, 使之在工笔人物画创作时既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又能够在画面中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 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从而诠释对工笔人物画“气韵生动”的演绎。
 
三、临摹的基础性作用
谢赫提出的“六法”和后来张彦远对“六法”的解读中, 对于“传移模写”表现出贬低的态度。谢赫与张彦远的出发点在于反对只描绘对象外在形廓而没有对其心理、情感以及人物之“神”的描绘。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对于经典作品的学习和临摹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手段, 也是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对于临摹的关注要突破传统意义上对“临摹”的普通理解, 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与看待临摹的作用和价值。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要教学生在实际动笔临摹前做一番功课, 即要教会学生如何读画。在动笔之前, 要先分析所要临摹的经典作品中用笔、用色的特点, 画面处理上又有哪些精到之处, 画面中的神韵在哪, 等等, 通过这种精审详察, 了解临摹时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何处, 从而在此过程中学到原作的精华, 进而在临摹时获得并掌握这种精华。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 对临摹的重视其意义同样体现在使学生从经典作品中吸收营养方面, 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对基础技法实践的引导和训练。因此, 真正理解了临摹的价值和意义, 并将这种认识合理运用于教学中, 才能体现临摹作为基础训练必要手段的重要意义。
总之, 谢赫提出的“六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教学中仍有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六法”的深刻理解与认知上, 要注意灵活运用与借鉴, 切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