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合肥美术培训

时间:2013-11-24   点击:  栏目:合肥色彩培训—精华教程

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

印象主义绘画与其他绘画相比,最本质的不同就是艺术家强调“瞬间感受”,同时也说明印象派绘画忽视了对事物内在结构的分析与精神的展现。这样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一些艺术家的反感,他们不同程度受到文学中象征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印象主义所遵循的自然主义的创作态度,要求表现个人的幻想及内心世界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真正被视为现代主义艺术开端并对20世纪的艺术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后印象主义”的三位艺术家。他们都从印象主义艺术中领悟到形式探索的价值。但是,与早期印象主义绘画纯粹依靠感官所不同的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的观念与情感在认识自然和社会中起到的作用。



后印象主义绘画中的代表人物梵高的绘画,就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和极其个卜人化的色彩。在梵高看来,艺术完全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表现方式。于是,他将自己的情感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超越自然而又令人难忘的感受。他的艺术为他的人生平添许多传奇色彩,他的人生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注入激情,这种激情一直牵动着梵高,使他全身心地通过艺术去完成自我精神升华。

《向日葵》是梵高以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以及涌动的激情强烈碰撞的结果,是梵高火热般激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生命的图腾。画面上,梵高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急速蜿蜒的粗大笔触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紧张的运动感,同时在画面中向外流淌着某种和谐、优雅和轻松的旋律。尤其是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所充满的智慧和灵性,使任何观众在作品前都能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难以控制的激情状态,从而使画面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使人的心灵为之产生震动,情绪也由此引起波动。  《向日葵》是梵高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我们在这幅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已被夸张了的向日葵以顽强的生命释放着力量,这正是爽梵高精神力量的真实写照。  《向日葵》不是一幅传统意义上上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首赞美太阳和旺盛的生命力的交响乐章,那一朵朵向日葵在阳光下怒放,并喷发出一种正在服燃烧的火焰。因此我们在作品中还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尤其是在浓烈的色彩中,展示出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渴望。甚至我们还感受到,没有人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理解这位怪才,或许,只有法国南部阿尔那充足的阳光,才能真正使梵高的情感和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因此,还可以将《向日葵》理解为对法国南部阿尔那灿烂阳光赞美。

从技艺上分析,强烈的金黄色是这幅作品的主色调,这一点与梵高的性格和他对太阳的偏爱有关——太阳已经成为他赞美的主要对象。在梵高看来,太阳发出的光恰是金黄色,所以他不厌其烦地描绘向日葵,反映出画家对太阳强烈而主观的感受。梵高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描绘手法,使画布上呈现出一种平面感和装饰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并使用少量的绿色和蓝色勾勒出向B葵的花瓣和花茎,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特别是那大胆而坚实的笔触,将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且动人心弦。正如画家自己在给其弟弟提奧的信中所说:  “我让提炼的或混合的铬黄在从淡蓝到深青色调不一样的背景上c,进发出燃烧着的火焰。”所以我们更能清楚地感悟到,尽管管色彩的对比单纯而强烈,然而那笨拙的笔触和厚重的色彩同样流露出画家的智慧和灵气。梵高将色彩的情感因素发挥到极致,使绘画中的色彩成为他表达自己情感最重要的手段。因为,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再是某某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没有画家能与他相比的。

作为后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梵高,是一个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他一生始终强调对事物的自我感受,大胆追求色彩和线条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他曾这样说过:  “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梵高早期的绘画风格比较写实,如《吃土豆的人》等都是他早期代表性的作品。后来认识了高更和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艺术之后,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绘画风格也逐渐明朗,《带烟斗的人》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转折性的作品。后来,梵高厌倦了巴黎的生活来到法国南部阿尔,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在阿尔完成的,同时,  “一系列黄色”静物作品也油然而生。正如他自己所感慨的那样:  “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困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梵高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并努力试图做好但却屡遭失败的人,特别是爱情上所遭受的打击几乎使他对生活绝望。1876年,梵高去伦敦远郊的一所学校当法语教师,不久被学校辞退。两年后到布鲁塞尔的一个教会学校做传教士,由于口才不佳,加上他既认真又狂热,不久又被解雇,后来在其兄弟提奧的帮助和劝说下开始学习绘画。梵高的一生是充满悲剧性的过程,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平生唯一的经纪人和同胞兄弟提奥的去世,给他以无情的打击。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多余的人,在他的眼中,似乎永远看不到今后的幸福和希望。特别是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冷遇,以及那长久和无尽的孤独,他只有拼命画画,将自己生命中所剩余的全部激情倾注在画布上。梵高的最后岁月,正是他在艺术上的黃金时代,然而,他却付出了几乎没有人能达到的痛苦代价—叫贰狂与生命垂危。尽管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与不幸,但在IOO年之后,他的作品竟被更多的人理解并接受,他的作品也创造了世界绘画史上拍卖的最高纪录,对整个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0年夏日的一天,年仅37岁的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金色的麦田里,面对金色的太阳枪自毙。1880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尝试着去理解伟大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杰作中告诉我们的走向上帝的真正含义。”这种激情一直牵动着梵高,使他全身心地通过艺术去完成自我精神的提升。因此,梵高作品中所赋予的悲剧意识和强烈的色彩,以及个性化追求,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文森特·梵高  (Vin cent Vancogh 1853-1890),  出生于荷兰布拉班特,16岁完成学业开始经商,进入古毕尔美术公司当职员,先后在海牙、布鲁塞尔、伦敦等公司的分店和巴黎总店工作。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结识一些早期印象派画家,同时也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美术作品,视野大开,绘画风格发生变化。1888年,他因厌倦巴黎平庸的生活而来到法国南部阿尔,在这里完成许多作品。后来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他突然醒悟到,他应该画的东西已经画过了,同时也预感到自己即将走到人生的尽;于1890年夏天举枪自杀,年仅37岁。